南宋高宗赵构恢复宋王室统治之后,建都临安,使宋朝在南中国地区继续延续了一百多年。
这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有一位仅花了三年时间,就从乡野平民坐上了龙椅的皇帝,其经历堪称传奇,而且他是大宋皇帝中执政年限仅次于北宋仁宗的皇帝,在位长达四十一年,他就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赵昀。
一、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宋理宗的前任皇帝宋宁宗是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皇帝,他先后育有九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九个儿子都早殇,以至于宋宁宗连个嗣子都没有,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从血缘关系较近的宗室之中选立一位嗣君了。
1198年,宋宁宗终于敲定了他的继任者,即宋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的九世孙赵与愿,这个孩子年仅六岁,被接到皇宫之后,宋宁宗便为他改名为赵曮,封为卫国公。
此时赵曮还不是宋宁宗正式的养子,因为三十岁的宋宁宗认为自己再努力一把,说不定就能生出来个儿子。
但是至赵曮十三岁时,宋宁宗对自己失望了,再加上朝臣们频频上书要求他定立储君以安定国家,心烦意乱的宋宁宗就下旨进封赵曮为荣王,同时将其立为皇子,承认了赵曮的养子身份,第二年就将他立为太子。
然而赵曮太子福薄,在二十九岁时忽然患病,撒手人寰,宋宁宗大恸,难道自己命中注定连个儿子都不能有吗?
1221年,宋宁宗以太子礼厚葬了赵曮之后,听从大臣的建议,降旨让宋太祖的十五岁以上的十世孙进入宫中学堂学习,在经过一番考察后,他选了沂王的世子赵贵和入嗣,立为皇子,并为其赐名赵竑,任济国公。
赵竑此时年及弱冠,娶了太皇太后的亲戚吴氏为夫人,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不过把持朝政的权臣史弥远为了监视赵竑,就指使同僚给他送去了一名善弹琵琶的美貌伶人。
酷爱音乐的赵竑果然迷上了这个美人,日日和她玩赏音乐,并视其为知己,有什么话也不避讳她。
赵竑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却不懂得政治权谋和藏拙,城府又很浅,他始终未察觉史弥远遣人送来的这个美人其实是个探听他消息的奸细。
有志青年赵竑很看不惯史弥远在朝堂上专横跋扈、独揽大权,曾多次醉酒后当着伶人的面就说将来他若为帝,必将史弥远流放海疆,理清朝纲。
史弥远得知后,彻底将赵竑视为眼中钉,若不除掉赵竑,那么当他真的坐上皇位之后,自己可就要遭殃了。
史弥远能独霸朝纲二十多年,自然是精熟阴谋的大师,他立即着手部署干掉赵竑的计划。他跑去跟宋宁宗和杨皇后面前添油加醋说了不少赵竑的坏话,耳根子软的宋宁宗就相信了史弥远的话,打心眼儿里嫌弃起了赵竑,但赵竑对此一无所知。
史弥远想改立皇储人选,但又不能直接否定宋宁宗定立了赵竑为皇嗣的决定,于是他决定“曲线救国”。
沂王世子赵竑入了宫当了皇子,但沂王又没别的儿子,于是史弥远就提出为沂王选一位继承人,宋宁宗同意了,并让史弥远去寻找宗室之子上报给他。
史弥远查到宋太祖的很多后裔基本上都迁居到了浙西地区,就派了心腹余天赐去寻访。
余天赐到达浙西之后,正愁无处查起,又逢天降大雨,便敲开一家民户躲雨。
这家民户是当地的一个里长,听说余天赐是朝里来的,要找姓赵的孩子,便将自己的两个外甥叫出来,介绍说这两个孩子都是赵姓宗室。
余天赐大喜过望,向两个孩子及其母亲问明了家世渊源,就回京去向史弥远禀告了这个发现。史弥远就令他悄悄将两个孩子带回京城,他想亲自见见。
余天赐便将赵与莒及其弟送至史弥远府中,史弥远一见赵与莒,便被其富贵之相所震撼。细问之下,得知赵与莒年方十七,祖上历代显赫,但官为荫封到其祖、父时已均是微官,且祖、父早逝。
史弥远对这个落落大方、口齿清晰、行为有礼、气宇轩昂的赵与莒十分有好感,便密令他留在府中学习。
二、天上掉下个皇位
过了不久,史弥远就在宋宁宗面前叙说赵与莒如何如何聪明俊秀,堪为沂王嗣子。宋宁宗向来宠信史弥远,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便叫他带赵与莒入宫看视。
宋宁宗见到赵与莒之后觉得史弥远没瞎说,便同意将赵与莒立为沂王继承人,改名为赵贵诚,官居秉义郎。
史弥远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赵贵诚入继沂王子嗣之后,史弥远为了继续调教和控制他,就派了亲信郑清之去教导赵贵诚学问。渐渐的,赵贵诚的好名声在宫里宫外传播开来。
赵贵诚也不傻,他虽然年纪不大,又出身草野,但也能揣摩出来史弥远到底想利用自己做什么,尽管他知道史弥远是个大奸臣,但这毫无疑问史弥远的计划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契机,成不成功很难说,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对史弥远表现得毕恭毕敬,博得他的信任,借助他的势力来逆天改命。
与此同时,史弥远收到的皇子赵竑大肆吐槽他的情报越来越多,而且此时的宋宁宗也进入了暮年,身体大不如从前,常常一病就是好长时间,眼看赵竑就要登上皇位了,史弥远心焦了起来,他决不能让赵竑的屁股挨到龙椅上!
1224年,宋宁宗在病榻上只有出的气儿,没有进的气儿了,史弥远已经安排郑清之让赵贵诚做好了登基的准备,被挡在宫外禁止面见宋宁宗的赵竑压根儿不知道内幕。
史弥远在宫内和亲信借着侍奉皇帝的名义,一连拟定和篡改了二十几封诏书,史弥远就等宋宁宗一咽气,立即宣布他确定的新君人选。
当年闰八月,宋宁宗崩逝,众臣及赵竑、赵贵诚听读宋宁宗遗诏,史弥远拿着遗诏先宣布立赵贵诚为皇子,以赵昀为名,又进封赵昀为成国公。这两道遗诏把赵昀拉到了和赵竑平起平坐的地位,使两人都成了皇位候选继承人,紧接着,史弥远拿出第三道诏书,宣布成国公赵昀继位为新君,赵竑为济国郡王。
一向认为皇位舍我其谁的赵竑傻了眼,怎么会是赵昀当皇帝了呢?他抢过诏书查看日期,发现前两封诏书是在皇帝去世前四天的日子,这说明让赵昀继位的就是宋宁宗的意思。
赵竑失望至极,自己眼巴巴熬了这么多年,就为了坐上皇位大展宏图,怎么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却被这个乡下来的小子给截胡了呢?他不服气,不愿跪拜新帝,结果被人强行按在地上行了礼才了事。
面子丢尽的赵竑想不通,满朝文武大臣也想不通,但史弥远不需要他们想通,反正把持朝政的是他,拿捏大行皇帝的是他,写诏书的也是他,现在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谁敢反对拉出去贬官就好了。
二十岁的赵昀在史弥远的注目下战战兢兢坐在了龙椅上,看着跪在大殿下黑压压的大臣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内心也充满了不安,自己真的能坐稳这个皇位吗?
三、四十一年皇帝生涯
赵昀即位后,他清楚自己当前只不过是权相史弥远的傀儡,什么实权也没有,史弥远既然能立自己为帝,那么当然就能轻而易举把自己从皇位上拉下来。
所以,赵昀现在的境地真好比当年秦始皇被吕不韦操控的往事,先是被“奇货可居”,后来又被安排到了皇位上,还要被继续控制,为了自保,赵昀只能对史弥远俯首帖耳,放权给他,对国事不闻不问,自己安心吃喝玩乐。
十年后,史弥远去世,赵昀终于亲政,但朝野中对他的血统和继位一事仍然有质疑声,除此之外,赵昀敏锐感觉到史弥远死后必定会有清算他的势力出现,因此,赵昀在接到史弥远的讣告之后立即下旨将史弥远封为卫国公,为其风光大葬,但不许议论。
赵昀来自民间,他当然知道史弥远是个大奸大恶之人,对外是个投降派,对内则欺压民众,搜刮民脂民膏,无恶不作,朝野上下的重要职位到处都是他的亲信在掌管,整个国家一片乌烟瘴气,他也十分痛恨史弥远。
但是现在史弥远刚去世的这个节骨眼儿,却绝对不能立即清算他,因为赵昀一旦出手处理史弥远,那么就是在否定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毕竟他是史弥远一手扶持起来的。
赵昀将此问题搁置,不再讨论,他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确立自己的威望,于是,他同意了蒙古想和宋军联手消灭金国的提议,派兵攻入金国,逼死了金哀宗,并将金哀宗的首级带到故都汴梁献于太庙,祭奠了徽宗和钦宗。
此一役,赵昀洗刷了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向金人报了仇,告慰了祖宗和百姓,又正式确立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不过他想趁机一鼓作气收复汴梁,却被蒙古人算计,只得草草收兵回朝。
此后,掌握了国家大权的赵昀开始了他二十年的励精图治,清除了朝内的史弥远余孽,任用了一批贤人,使朝廷面目一新。
不过,赵昀的初心很好,但他提拔起来的这批官员大多数是理学一派的读书人,对修身养性和道德操守讲得头头是道,典型的道德标杆,但一旦问起他们如何治国,就一问三不知了,只会空谈德治。
赵昀执政期间进行了很多改革,对长江北岸的蒙古人的威慑力度也很大,在他在位期间,蒙古人从未成功越过长江。
不过,赵昀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也对国家的颓势感到无能为力,便沉溺在了酒色之中,行为多有荒诞,被臣下指责多次,仍不改。
四、小结
赵昀执政四十一年,去世后庙号为理宗,是宋朝出身最低的皇帝,也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不过南宋已经积重难返,导致他的政治改革大多数都流于形式,甚至反而对民众造成了更严重的压迫,他晚年又荒淫无度,就在历史上留下了很不好的名声。
无论怎样,宋理宗功是功,过是过,他虽然没什么大的政绩,但他曾经雪耻了靖康之难,也算是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