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山区躺卧着一座独特的巨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它是世界上口径最大、性能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天眼”这个巨大的装置拥有世界领先的灵敏度,其敏锐程度超过第二名两倍以上。它可以接收来自数百亿光年外黑洞的信号,甚至能够接收到月球上进行的电话通信。如果外星文明也使用电磁波进行通讯,我们的天眼也有可能截获并与他们建立联系。

当然,如此卓越的性能必然伴随着巨额的造价。据统计,建设整个中国天眼项目耗资11.5亿元人民币,并且每天需要40万元用于维护费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在10月31日表示,仅有一座天眼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在其他地点建造5座同等级别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样,总共将会有6座望远镜,它们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其观测口径将不再局限于500米,而是取决于这6座望远镜的地理位置分布。

如果这6座望远镜分布在中国各个角落,形成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将几乎与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当。这样一来,超级射电望远镜系统将领先其他国家至少50年,天文学和宇宙学领域也将取得重大突破。

根据院士的说法,中国天眼在投入使用短短几年内已经发现了370多颗新的脉冲星,并利用这些数据帮助科学家们发表了超过70篇高水平论文,其中不乏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Nature》上发表的论文。

如果未来建造了全部6座射电望远镜,中国科学家们的高水平论文数量必将大幅增加,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将大大提升。

当然,在单独建造一座耗资近12亿元的中国天眼的情况下,建造5座同等级别的设备所需的预算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这在科研领域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数额。然而,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来看,再建造5座射电望远镜实际上是非常划算的。其他国家要么没有足够的资金,要么没有机会在这个领域展示实力。如果中国建成6座射电望远镜,我们将成为国际天文学家心中的圣地。高水平的国外天文学家们将把他们的研究课题交给我们的天眼来完成,我们也将从中获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好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目前正在天空中运行的空间站。已有17个国家获准进入中国的空间站,这些国家的宇航员都在努力学习中文,为进入中国的空间站做好准备。

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将成为全球天文科学的重要制高点,对于理解宇宙、探索外太空、寻找外星生命等方面的研究将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