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朱棣的角度,他心中应该充满了疑惑。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兄弟中谁的能力能够超过他?然而,朱元璋却选择了隔代传位,扶持15岁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对于骄傲的朱棣而言,这是何等的难以接受。

一、太子朱标的辉煌

太子朱标在13岁时被立为太子,到了23岁时已经能够协助朱元璋处理国家政务,甚至下令说:“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这意味着,除了军国大事外,几乎所有事务都由太子朱标负责。朱元璋对太子的满意可见一斑。

如果太子朱标仍然在世,那么朱棣或许会默默忍受。但是,一旦太子朱标突然去世,朱元璋为何不能从其他儿子中选出一个有才能的继承人呢?为何非要传位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呢?朱棣对此感到不满。

二、朱棣的卓越才能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中,朱棣的能力最为出众。历史记载显示,朱棣与朱元璋的性格最为相似,同时朱元璋对他这位四子也非常器重。

朱棣于公元1360年出生,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决的紧要关头。朱棣的出生时,朱元璋几乎没有时间关注他。然而,朱元璋将朱棣封为燕王,并将北平划归为其封地,表明了他对朱棣的喜爱。北平不仅是元大都,也是北方最重要的军事要塞。

三、燕王的成长与朝廷教育

朱棣在10岁时被封为燕王,在等待就藩的日子里,他接受了严格的教育。朱元璋让他居住在凤阳老家,体验民间疾苦。朱棣后来回忆道:“朕少时尝居凤阳,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朱元璋还亲自解决了朱棣的个人问题,亲自与徐达谈判,要求将徐达的长女许配给朱棣。

公元1390年,30岁的燕王朱棣征讨蒙元丞相平章乃儿不花。他在这次战役中取得胜利,朱元璋非常高兴,认为未来的北伐任务可以交给朱棣。在朱元璋的计划中,朱棣是保卫太子朱标的坚实屏障。

四、削藩之举与朱棣的反击

无论朱棣有多出色,朱元璋仍然在朱允炆15岁时,将其封为皇太孙,并在死后直接传位给他。朱允炆登基后,他实施了削藩政策,但手段过于急迫,导致藩王们感到不安,甚至一些人准备“狗急跳墙”。

朱允炆在位的第一年就大刀阔斧地削掉了5位藩王。在准备对实力最强的燕藩下手时,他却踢到了铁板。公元1399年八月,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战争,取得胜利,称帝,而朱允炆则葬身火海(或逃亡)。

五、为何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

1、朱元璋一贯主张立嫡立长的原则。如果他自己都不遵守这一规矩,后代君主又如何会认真遵循呢?虽然选择一个有才能的王子继承皇位对治理大明有利,但这也有可能对日后的皇位传承造成不利影响。

2、朱棣在朝中并没有太多的支持者。太子朱标去世前,朝中大多数势力都是他的支持者。朱标去世后,这些支持者并不会立即支持朱棣成为太子。相比之下,朱允炆更容易被文臣们接受,他成为新君是大势所趋。

3、朱棣的军事能力突出。尽管在战乱时期,这是一个优势,但大明刚刚经历了战乱,需要休养生息。如果朱棣继续北伐,对大明的发展将十分不利。

或许在朱元璋的眼中,朱棣作为藩王,守好北方的屏障就足够了。治理大明的责任还是交给孙子朱允炆,而在他去世后,朱允炆却迅速削藩,朱棣则敢以弱胜强。朱元璋的各种布局最终都成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