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只要走出家门,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绿化带,可以说,中国的绿化工程随处可见。

但如果你仔细留意,不管去欧洲旅游,还是在视频中看到欧洲的道路,你会发现他们的道路,基本看不见绿化带?

欧洲不是一向鼓吹环保主义的吗?为什么他们不搞绿化带?

首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欧洲的确重视环保,而且是高度重视。

欧洲是全球工业化最早的区域,虽然欧洲社会文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大量开采和不规范使用化石燃料,再加上工业垃圾的肆意排放,导致欧洲的水源、土壤和空气都遭受到了巨大污染。

伦敦,所谓的雾都,但在工业革命时期,那里都是雾霾,又或者德国的鲁尔区,几万个烟囱每天24小时不断冒着白烟,老百姓的房子上都有一层厚厚的“灰”,呼吸都觉得呛喉咙,还经常下酸雨,这股酸度是正常酸雨的十几倍。

1952年冬季,伦敦有几天恰巧没什么风,结果大量污染气体聚集在伦敦,导致大量人民纷纷死亡,据统计,每月死亡人数超过一万。

出了这件事之后,欧洲人开始愤怒了,大概意思是,咱生活条件优越,你们为啥要破坏环境,到时候我们都无福享受美好生活了。

于是欧洲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政治高层一看,如果他们也支持环保,就能获得人民的支持,不管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真心的想保护环境,从此之后,欧洲的环保元素就正式进入了政坛。

简而言之,欧洲之所以注重环保,是因为以前被伤得太深,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就好。

在道路上造绿化带有​什么好处?

我国早在汉书中就曾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也就是说,从古代开始,我们就十分注重绿化,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基础。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机动车数量也在突飞猛涨,以2023年9月底统计的数据来看,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其中汽车3.3亿辆,新能源汽车1821万辆。

如此多的机动车,即便经过三元催化器的净化,每天仍然有大量汽车尾气排入空气中,道路上的绿化带,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吸收其他有害气体,而且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大量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并且绿化带还可以降低噪音。

当然了,道路上的绿化带,能缓解司机视觉疲劳,提高驾驶注意力,变相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能起到保护生命安全的作用。

在一些郊外,特别是高速公路两侧,同样也有绿化带,一些偏僻的地方通常靠近山体,绿化带除了能减少水土流失外,在发生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时,绿化带同样能起到缓冲作用。

欧洲为什么不造绿化带?

1.欧洲机动车数量不多,鼓励绿色出行

欧洲不流行汽车文化,这点跟美国截然相反,机动车数量也不多,并且国家鼓励绿色出行。

以荷兰举例,公司和员工在购买自行车及配件时,享受税收减免优惠,幅度高达40%,保险和维修可以全额免税,并且这辆自行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此外,荷兰还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果你骑自行车上班,每公里的免税交通补贴是21欧分,一年下来大概能领到1000欧元的补贴。

还有很多政策,例如乘坐公交车出行,能获得积分,拿着积分可以兑换柴米油盐或其他物品。

也就是说,欧洲机动车使用量小,排放的尾气不多,用绿化带来专门吸收尾气的意义不大。

2.欧洲工业革命早,城市规划已然定型

改造城市,除了金钱之外,最关键的是“合理性”,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的快速发展,同时,在那个年代,欧洲的环保理念还没有今天如此注重。

欧洲人在当初规划城市时,并没有将绿化带考虑进去,并且很多道路都十分狭窄,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如果现在要强行添加绿化带,一场欧洲历史上的拆迁大改造是无法避免的,但归根结底是犯不着。

3.欧洲的另一种“绿化带”

欧洲不是没有绿色植被,而是跟我们的有点差异。

欧洲人的家门口有很大一片区域,那里都是绿色草坪,也可以种点花,推开门就是绿植,并且欧洲人对这片绿植会进行松土、修剪、除草、浇水之类的打理工作。

其次,欧洲虽然在起初没有规划道路绿化带,但该有的公园还是有的,从天空视角看下去,大量公园的绿植,也可以理解为这座城市的绿化带。

重要的是气候不同,欧洲大多数区域属于温带海洋球气候,中国境内常见的树木在欧洲无法种植,但草本植物却十分合适,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的绿化,主要以成片的草坪为主,欧洲人休闲的时候,很喜欢坐在草坪上放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