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具体区别是溶于水的物质总量不等于两者之和,这样的实验有很多,很多对质量守恒理论持怀疑态度的人都站出来打了自己的脸,然而面对这样的质疑,爱因斯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能量等于质量”。

  爱因斯坦的解释在当时无疑引起了科学家的轰动,毕竟质量守恒定律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已经被很多科学家论证过了。当然爱因斯坦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完全是基于他自己的“狭义相对论”,他甚至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质能关系方程。
  爱因斯坦提出质量与能量关系方程后,许多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实验,发现正如爱因斯坦所预料的那样,质量会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变化,而在辐射能量的加持下,物体可以直接对其产生影响。而辐射能无疑是化学反应下的能量变化,足以说明能量和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而且这种关系是正相关的。

  在溶解的过程中,能量被释放,此时它们总质量的一部分实际上已经向四周扩散,两者并不处于守恒状态,释放能量的原因是由盐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氯化氢的分子结构使它们在遇到水时会发生反应,这在我们的肉眼中反映为“熔化”。
  我们普通人通常在室内或室外完成这个“水中的盐分”实验,对于室内,温度比周围略低,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吸热现象,这会导致溶解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两者之和,如果在室外进行实验,温度会比室内略高,在实验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导致溶解物质之和小于两者之和。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能量等于质量,如果实验没有保证能量恒定的环境,最终的结果不会很理想,目前看来,封闭的环境可以极大地保护原始物质的能量,在绝对封闭的环境中,相同的盐和水混合在一起后,物质的总和可以达到两者的总和。
  在能量释放的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也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由于我们的实验不能满足绝对封闭的环境,所以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变化,最终的判断结果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