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行星走到生命尽头时,地球上的科学家都能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感知到它们的存在。当然,我们所感知到的只是这些行星耗散所留下的痕迹。不久前,科学家们再次收到了来自1400光年外的一声叹息。这声叹息来自星云ESO 577-24。它的消散预示着我们太阳的死亡,但人类无力改变它。
恒星是
宇宙中最常见的天体。所有恒星都是由星云产生的,然后靠自身引力发展成主序星。
然而,恒星并不是永远存在的。对于大、中、小三种不同类型的恒星,它们从诞生到死亡的经历各不相同,但每个人的生命终点都是化作星际尘埃,成为毫无价值的无生命天体。首先,我们来谈谈小恒星。众所周知,太阳的质量是1.989×1030kg。科学家将宇宙中质量小于太阳一半但质量为太阳0.08倍的恒星定义为小恒星。
小恒星消亡的过程很简单。在燃烧了核心的氢之后,它们会变成一颗巨大的红矮星。据说红矮星的寿命很长,甚至可以与宇宙的年龄相媲美。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没有探测到那颗红矮星的遗骸,它们几乎可以被确定为小型恒星的最终形态。
没有一颗白矮星会超过太阳质量的1.4倍,这意味着中等质量的恒星会暂时跳过白矮星阶段,坍缩后成为红巨星。然后经过长时间的燃烧,红巨星的外壳以氢为主;但它的核心以氦气为主,很容易孕育出一颗包裹的白矮星,这也是中等质量恒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