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研究中,有一个专属的学术术语叫“塔斯马尼亚效应”,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外部知识灌输,一个地方的区域文明不仅会停滞,反而会倒退。这个专属名词的来源是塔斯马尼亚人,他们与社会脱节后几乎过着野兽般的生活。
17世纪中叶,大航海时代的发展拓宽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视野。当冒险家们第一次乘船踏上塔斯马尼亚时,他们看到了长相酷似原始人的原住民。这些土著人,即后来的塔斯马尼亚人,给冒险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见面时,塔斯马尼亚人身上只是简单地覆盖着袋鼠皮,衣服没有缝纫痕迹,生活观念中也没有缝纫概念。塔斯马尼亚人不像其他地区的土著人那样咄咄逼人。他们只是想知道这些外国人是谁,为什么穿这么奇怪的衣服。除了使用木棍和石头等简单工具外,这里的人们甚至没有制作原始斧头的能力。就是那种把石头削尖,然后用绳子固定在木棍上的石头。这把简单的石斧不可能是塔斯马尼亚人做的。
17世纪出现了这种程度的文明,真是不可思议。即使是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也能熟练地制作狩猎工具,但生活在现代的塔斯马尼亚人却不能,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制作工具的概念。这使得后来的考古学家普遍认为,塔斯马尼亚人是一个处于猿类和人类过渡阶段的物种。尽管塔斯马尼亚人的体型很大,但他们的生活更像猿类。
他们会和岛上的动物争夺食物,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他们的族群规模不高,正好与海岛形成良性循环。见过外面的世界吗?也许他们也曾想过,但是四面环海除了呆在这里,他们还能去哪里?如果再给他们一万年,塔斯马尼亚人可能真的会退化成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