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中,受疫情影响,我们不得不“低调”过节,不串门、不上户、不上街、不下巷子。虽然有点遗憾,但让我们高兴的是,疫情终于慢慢的平复了下来,至少在我国没有起太大波澜,我们人类用了一招“居家隔离”,把病毒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比如一些有蹄类动物,老弱病残个体会比正常个体跑得慢很多,因此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对有蹄类动物来说,虽然个体数量减少了,但成员质量提高了,这也有利于整个种群的发展。
当初为了控制兔子数量,引入粘液瘤病,虽然当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部分兔子死亡,但此后病毒在欧洲野兔种群中传播,每隔几年就会复发一次。再加上兔出血病等其他疾病,欧洲兔数量锐减,欧亚猞猁、狐狸等其他食兔动物均受到影响。在人们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猞猁对兔病的传播有很强的控制力。
但是,这种方式归根结底是被动的,那么野生动物会主动远离传染病吗?事实上是的,虽然它们没有人类的智慧,也不知道如何自我隔离,但人们观察发现,一些动物通过远离患病个体来避免染上疾病。由于动物的感官不同,它们甚至可以在同伴出现前感知到其可见的症状,进而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比如远离同伴,将同伴赶出集体,从而达到远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