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变化。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颗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行星,它绕着自己的旋转轴旋转,同时也绕着太阳旋转。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一个时间点上只有一个半球可以被太阳照射到,这个半球就是白天的半球,没有被太阳照射到的另一半半球就是夜间的半球。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半球的覆盖区域也在不断移动,昼夜会相互交换。

很多人认为夜晚的黑暗只是因为阳光被遮挡,缺少阳光自然变黑。这应该是大家认为的、大众从小接触到的最正常的知识,但实际上科学家对此有更深层次的疑惑和解释。众所周知,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仅在银河系中,就已经有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银河系上方还有一个更大的本星系群,还有一个本超星系团等等。
你可以想象,宇宙中充满了不断发光发热的恒星系统。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虽然宇宙是无限的,但恒星的数量也会是无限的,恒星发出的光的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恒星的数量也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即恒星的光强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恒星的数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可以推断,不同距离的恒星到达地球的光线是相同的。按照这种说法,当我们晚上仰望夜空时,此时的天空应该和白天一样明亮,因为大量的恒星光照耀着地球。事实上,天空是黑暗的,只有一个月亮反射阳光,星星是寂静的。

事实上,白天明亮的天空其实是地球大气折射造成的。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么即使地球处于白天,天空也会是黑暗的。这就像1969年7月16日9点,三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没有大气层的阻隔,宇航员看着月球的天空,无论白天黑夜都是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