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一万年前,玉米是一种叫做大刍草的“杂草”,至今仍存在,与玉米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这种植物穗很少,每株只有十几二十粒,又硬又难嚼,味道也没有现在的玉米甜。更重要的是抗寒、抗旱、抗虫能力差。直到玛雅人遇到了大刍草,代代栽培,形成了穗饱满、穗甜、产量高的玉米。16世纪玉米随着大航海时代传遍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继续种植。玉米逐渐获得了各种优良性状和独特口味。
当受到昆虫攻击时,植物通常会释放化学求救信号。昆虫学家埃丝特·恩古姆比(Esther Ngumbi)表示,这些化学信息素会召唤其他昆虫,告诉它们“附近有猎物!”当这些捕食或寄生昆虫收到这些信号时,它们会像救世主一样蜂拥而至。食肉昆虫以攻击植物的昆虫为晚餐,而寄生昆虫会在其上产卵。这些卵将来会在它们身上孵化,幼虫会从里面啃食它们,直到它们体内的养分被吸干。
最近一项发表在《微生物学前沿》上的新研究探索了影响玉米植物化学信号传递能力的因素,并比较了在存在或不存在已知促进植物健康的土壤细菌的情况下,不同玉米品种对食草动物的反应。埃斯特·恩格比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昆虫学教授,他和其他几位生物学家一起领导这项研究。
研究人员表示,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农民越来越感兴趣的领域,他们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生产力和恢复能力。微生物群落对提高作物生产的可持续性有很大帮助。本研究旨在将微生物群落及其可持续功能视为植物特征。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的细菌——高原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具有许多促进植物生长的特性。众所周知,它还可以帮助植物抵御干旱或土壤重金属的胁迫。已经发现这种微生物和其他土壤微生物影响植物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并增强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