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王邦”漆器的墓主人是谁?

而解谜——追求历史的真相,又正是考古学的方向和趣点所在。

 

现代考古现场

这座墓是1977年,时荥经县城关镇砖瓦厂工人,修建砖窑破土时发现的。

当时共发现了3座墓,分别是一号墓(M1)、二号墓(M2)、三号墓(M3)。三座墓的关系密切,可能是一个家族的。

墓地所在是荥河南岸一个高台地坪,当地人都称这地方为“古城坪”,因为这里居住有姓曾的人家,又叫“曾家沟”。考古勘探确认,这里有古墓群,距离当年的严道古城遗址仅200米远。在之前,当地村民在这里也曾挖出过几座古墓。

引起考古界注意的,是其中的一号墓。

这三座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发现时上面不见封土堆,发掘后不见墓道。

墓内填土上部为厚厚的黄褐色的“五花土”,下层及棺椁四周则用白膏泥封填。

在白膏泥中,考古人员发现内夹卵石,这应该是为反盗墓而有意掺杂进去的,以增加盗掘的难度。

揭开白膏泥后,先看到的是外椁,揭开外椁后就是内棺,金丝楠木制作,开榫扣合,保存较好。

从现场遗迹来看,棺椁下葬时,先在墓底铺上一层桦树皮,然后再铺上木板。再用白膏泥封填椁室前,在椁板外铺围上两层树皮,保护棺椁。

现代考古现场
一号墓棺内的人骨早已腐朽不存,在二号墓、三号墓中发现了未朽化尽的人骨。

三座墓中,共出土41件随葬器。

其中一号墓中最多,有21件,以漆器为主,铜器、陶器次之,还有少量木器、竹器、炭精制品等,这些随葬品多放在棺后的足厢内。

暴露墓主身份的,就是其中的漆器。

一号墓随葬的漆器,有耳杯、奁盒、圆盒、双耳长杯、扁壶等,这些漆器的风格与湖北云梦楚国故地发现的秦墓漆器相似,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9件漆耳杯和1件漆圆盒上,发现了铭文——朱书“王邦”两字。

 

朱书“王邦”两字的漆器

最显眼的是漆圆盒,非常精致,木胎,内髹红漆,外髹黑漆,在黑漆地上用红漆绘卷云纹、变形凤纹、圆点纹等饰纹。

此盒通高17.4厘米、最大径19.4厘米,也应该是梳妆用的奁盒,由底和盖扣合而成。

在底与盖外部各朱书“王邦”两字,底上还有烙印“成亭”二字。

当时考古人员分析,西汉开国皇帝名叫刘邦,“邦”字在西汉初年是避讳字,结合墓中出土的铜器,与以往四川境内发现的战国晚期墓出土器物相似的情况,推断一号墓的年代早于西汉,应是秦墓。

漆器上的饰纹

而二号墓和三号墓年代稍晚,推测是汉初墓

依据是,二号墓中出土了4枚西汉初年刘邦太后吕雉当权时所铸“八铢半两”钱;三号墓与二号墓并行排列,相距仅2米,关系密切,下葬年代应该与二号墓相近。

“王邦”,是墓主的姓名吗?当时发表的考古简报上并没有谈。

但学术界在对墓葬出土随葬品和铭文的进一步研究后,对于墓主的身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不是一般人!

秦汉时,如今的荥经县叫“严道县”,当年当地流行的葬俗是船棺葬、岩墓一类,属于巴蜀风俗,当地人并不使用在楚人和北方中原人中间流行的土坑竖穴木椁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