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黑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而背面没有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就会变成夜晚,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是它隐藏着一个绝望的事实。在19世纪30年代,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提出了一个假设,他认为如果宇宙是静态、无限、稳定恒态的,那么人类看到的夜空就不应该是黑色的,因为假设宇宙中遍布了无数个恒星,那么恒星所发射出来的光线,就应该把地球的夜晚也照亮。但是,为什么夜空还是黑色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埃德温·哈勃在20世纪初完美地解释了这个问题。他发表了论文阐述了宇宙膨胀理论,描述了宇宙目前的膨胀速度。哈勃定律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哈勃能够发现宇宙膨胀理论,离不开前人的贡献。亨丽爱塔·斯万·勒维特发现了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科学家计算出变星离地球的距离;维斯托·斯里弗则对光谱的分裂进行了研究,分析星云发出的光,发现这些光线基本上都在远离地球。哈勃在观测的时候发现,星系的红移与星系和地球的距离成正比,这意味着这些星系正在远离我们。根据哈勃的观测和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宇宙是膨胀的,星系之间相互远离。由于宇宙的膨胀速度远大于光的速度,所以星光的波长会被拉长,变成红色光,这就是红移现象。红移意味着星光被拉长了,相当于星光被推向了更远的地方,因此,很多恒星的光线到达地球时已经过于微弱,以至于我们无法看到它们。

在哈勃之前,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提出了宇宙静态的理论,但哈勃的观测结果打破了这个静态宇宙的概念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热点之一。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通过不断地观测和研究,逐渐揭开了宇宙的奥秘。

哈勃的发现离不开前人的贡献,他的观测结果推动了宇宙学的发展,让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