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由于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所以古人一直都认为我们的地球就是唯一的世界,认为太阳和月球都在不断的围绕地球转动,在古代相信地心说的人有很多,直到哥白尼出现以后,才推翻了地心说的理论,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认为太阳系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在1543年的时候,《De Revolutionbus Orbium Coelestium》一书中发表了他的理论,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挑战了长期以来对宇宙地心模式的信念,他的日心说对人类探索宇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哥白尼,可能人类科学要倒退几百年,日心说彻底改变了人类看到宇宙的方式,并为现代天文学和科学探索搭建了舞台。

不过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当时的主流信仰,所以到哥白尼死前,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都没有很多人知道,直到后来,他的日心说才慢慢的被人类熟知,同时他的理论也为未来的科学家,比如说伽利略、牛顿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哥白尼,或许伽利略和牛顿的成就也没有这么高,随着现在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太阳系的了解已经非常多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太阳其实就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之所以会围绕太阳转动,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很大,按照牛顿的万有引力来说,物体的质量越大,他的引力就越大,强大的引力能够将周围的物体都吸引过来。

八大行星不停的自转和公转能够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和引力相互抵消,所以八大行星能够稳定的围绕太阳转动,不过爱因斯坦认为,引力其实是不存在的,我们的宇宙是一张巨大的薄膜,所有的天体都依附在这张巨大的薄膜上面,质量小的天体之所以会围绕质量大的天体运动,是因为质量大的天体将宇宙薄膜压弯了,所以质量小的天体才会朝质量大的天体附近运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我们的太阳诞生于50亿年前的大型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区域,这个初始的元气可能有数光年大,并且诞生了很多恒星,由于是典型的分子云,其中成分主要是氢与一些氦,还有前几代恒星融合的少量重元素,当这个区域在形成太阳系之前,被称为是太阳星云。

坍缩时因为角动量守恒,使它转动的越来越快,中心集中了大部分的质量,成为比周围环绕的盘面越来越热的区域,收缩的星云越转越快,它开始变得扁平,成为原行星盘,在中心的高温区域,高密度的原恒星,行星由盘中的吸积形成,在尘埃和气体的引力作用下,相互吸引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天体,随后太阳内部发生核聚变反应,这时候太阳就诞生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太阳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质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0.14,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太阳的质量非常大,太阳对于地球生命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太阳,那么地球也不可能诞生生命。

由于地球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地带,所以地球受到的太阳光热量非常充足,这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空气,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使得地球成为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不过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在太阳系早期的时候,太阳系还存在一颗恒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单独存在的恒星系其实非常少,根据科学家的观测发现,在银河系中大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比如说距离太阳最近的比邻星,它就是一个三星系统,科学家认为,双星或者是多星系统之所以会普遍存在,其实和恒星的形成机制有关系,根据现在的宇宙规律,恒星是由含有大量物质的原始星云坍缩而成的,由于这些原始星云都非常巨大,其中的物质分别也是不均匀的,因为当它们开始坍缩的时候,通常会分裂成多个密度较高的区域,从而形成两颗或者多颗恒星。

根据这个特点,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太阳系应该存在两颗恒星,只不过另一颗恒星去了哪里?现在科学家也不知道,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如果太阳系诞生初期只出现了一颗恒星,那么太阳系外围的奥尔特星云规模要比现在小很多,奥尔特星云是太阳系最外围的一个小行星区域,其范围非常大,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太阳的质量来模拟的话,那么奥尔特星云的规模要比现在的规模小一倍,后来科学家在计算机中加入了另一颗恒星,最终发现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和现在奥尔特星云的规模是一样大的。不过对于另一颗太阳到底去了哪里?现在科学家也没有准确的答案。

还有的科学家认为,在早期的时候,可能有一颗恒星进入了太阳系,之后又离开了,所以才会导致奥尔特星云的规模变大,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7万年前,太阳系曾经遭到另一个恒星入侵,这颗恒星被称为是舒尔茨之星,它现在属于一个双星系统当中,主星是一颗红矮星,质量大约是木星的86倍,伴星是一颗褐矮星,质量大约是木星的65倍,这个双星系统位于麒麟座,距离我们大约有20光年,根据科学家的观测数据我们能够知道,这颗恒星的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0.096倍,半径大约是太阳的十分之一,科学家之所以会注意到这颗恒星,是因为这颗恒星具有较快的径向速度,大约是每秒82.4公里。

而且运动方向正在远离我们,科学家经过对时间的追溯发现,曾经在某一时间点,这颗恒星闯入过太阳系,并且距离非常近,最终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了这颗恒星大约在7万年前,曾经闯入过太阳系,当时它和太阳最近的距离只有0.82光年,这说明这颗恒星当时已经进入了太阳系内部,科学家认为,这颗恒星进入太阳系之后,一定导致太阳系内部行星和小行星发生混乱,虽然这颗恒星的质量相比于太阳来说很小,但是它和行星相比,质量还是很大的,质量越大的天体它的引力就越强大,当它靠近太阳系边缘时,奥尔特星云中的小行星就会出现异常,很多小行星会脱离原来的轨道,然后到处乱飞。

当时一定有很多小行星撞击了其它的行星,小行星撞击行星产生的威力非常巨大,尤其是对地球这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来说,曾经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百分之90的生物都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霸主还是恐龙,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1.6亿年,如果不是小行星的撞击,可能恐龙到现在还活着,恐龙灭绝之后人类才开始出现,如果恐龙没有灭绝,那么人类或许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年来,地球之所以只有一次被巨大的小行星撞击过之外,主要是因为木星的存在,科学家将木星称为是地球的保护神,由于木星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而它还处于地球的外围,所以很多经过木星的小行星都会被木星的引力所捕捉。

这会导致这些小行星要么成为木星的卫星,要么直接撞击到木星上面,如果没有木星的存在,那么地球被小行星撞击的概率会非常大,这会导致地球也无法长久的诞生生命,不过从目前科学家的分析来说,地球近期是不会有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性,如果说太阳系的另一颗恒星并不是舒尔茨之星,那么它有可能就是HD162826,科学家推测,在太阳下诞生初期,形成了两颗大小类似的恒星,不过在形成不久之后,这颗恒星就因为外力的扰动和太阳分道扬镳了,经过科学家多年来的研究发现,这颗名为HD 162826的恒星,它目前处于武仙座,距离我们大约有110光年,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17倍,半径大约是太阳的1.32倍。

根据科学家的观测数据表面,这颗恒星诞生时间大约是46亿年,这和太阳的年龄正好相符合,更重要的是,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它的化学成分和太阳几乎一样,甚至稀有元素都一模一样,这样很多科学家怀疑,这颗恒星可能就是太阳失散多年的兄弟,不过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够确定,毕竟这颗恒星距离我们如此遥远,我们根本无法近距离的对它进行研究,所以还不能够确定它就是另一颗恒星,在宇宙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多的数不过来,拿我们的银河系来说,在银河系当中就存在大约1000亿-4000亿颗恒星,400亿到1000亿颗行星,如此多的恒星和行星,不可能只有地球这颗行星诞生了生命,而且在50亿年前,和太阳一样诞生的恒星一定有很多。

现在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还不是很多,毕竟人类文明从开始到现在也就短短几千年的时间,人类现在对太阳系的了解都不是很多,不过小编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人类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世界的奥秘,人类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一定能够解开宇宙中更多的奥秘,到时候或许我们能够找到那颗消失的恒星,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够让人类文明长久的在宇宙中发展下去,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