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是“百蛇之王”,除了一些大型的蟒蛇,所有的蛇在它面前都是“弟弟”,而且眼镜王蛇特别的喜欢吃其他蛇类,因此才有了“食蛇者”的称号。

那么,如此强悍的眼镜王蛇究竟有没有天敌呢?作为百蛇之王,它们为何非但没有泛滥,反而成为了易危物种呢?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眼镜王蛇的神秘世界。

强悍的百蛇之王

眼镜王蛇能成为百蛇之王,绝非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百蛇之王的强悍之处:

首先是体型。现存的毒蛇约有600多种,眼镜王蛇是名副其实的毒蛇王,它有着最大的体型,它们有着平均3.5米的体长以及6公斤的体重,目前已知的最大的眼镜王蛇体长达到了5.6米,这个标本伦敦动物园收藏。

眼镜王蛇的这个体型即使放到蟒蛇中,也不逞多让,现存最大的蛇类之一网纹蟒的平均体长也不过5.5米,只是蟒蛇要比眼镜王蛇粗壮一些而已,因此,凭借着这个体型,眼镜王蛇超过了80%以上的蛇类。

其次是毒性。毒蛇的毒性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半数致死量(LD50,即杀死一半以上的实验小白鼠所需的最小毒液剂量)和单次排毒量。在半数致死量方面,眼镜王蛇并不是“毒王”,它在我国也只能排第三,要比银环蛇和长吻海蛇的毒性弱一些,LD50数值为0.34mg/kg,也就是说用0.34毫克的毒液就能杀死体重为一公斤的动物。

但是,它在单次排毒量上,却是现存最大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每次咬中猎物能释放出平均350毫克,最大7毫升的毒蛇,即便是按照350毫克算,它的一口毒液理论上也能杀死体重超过1000公斤的动物。

除此之外,眼镜王蛇还拥有着复杂的混合毒素,它的毒液中既有大量的神经毒素,还有一定量的心脏毒素,因此一旦被眼镜王蛇咬伤,不仅要注射大量的抗毒血清,还要注射多种血清,方能脱离险境,而在野生环境下,大多数动物一旦被其咬伤,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性格。毒蛇虽然恐怖,但是大多数的毒蛇生性胆小,比如银环蛇,它们见到人通常会慌不择路,但是眼镜王蛇不同,它们性情凶猛,一旦遇到威胁,它的第一反应不是跑,而是直立起身体的1/3来与之对峙,这种直立部分身体的行为,不仅能更好的观察对手,也会让它的攻击距离大大增加,立起身体来的眼镜王蛇可以攻击半径2米内的物体,所以许多人正是错误的判断了眼镜王蛇的攻击距离被咬伤。

其次,眼镜王蛇的凶猛还表现在捕食上,眼镜王蛇除了会捕杀鼠类外,特别的喜欢吃其他的蛇类,包括无毒蛇和毒蛇,像我国最毒的银环蛇、眼镜蛇等等都会沦为它的猎物,这是因为一方面眼镜王蛇有体型压制,一方面它本身具备一定的免疫蛇毒的能力,有毒还免疫蛇毒,让眼镜王蛇格外的凶悍。

在食物匮乏时,眼镜王蛇甚至会捕杀同类,而且研究表明眼镜王蛇的智商也比较高,它在捕杀蛇类时,会根据对方有无毒性选择是否使用毒液。由此可见,眼镜王蛇是一种剧毒、高致死率且冷静的杀手。既然如此,如此强悍的眼镜王蛇有没有天敌呢?答案是肯定的。

眼镜王蛇的天敌

在大自然的生态链中,物种往往都是相互克制的,正是因为相互克制才让食物链达到了一个平衡的状态,在食物链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很少有物种会泛滥成灾,眼镜王蛇也是如此,它们也有克星,在原生环境中,眼镜王蛇的自然天敌有两种:鹰类和蛇獴。

第一种:鹰类。大多数的鹰食谱中都包含了蛇,在眼镜王蛇的分布地,生活着一种体型不算大的鹰,它就是苍鹰。苍鹰的体长平均在半米左右,体重在500-1100克之间。

别看它体型不算大,但却是抓毒蛇的一把好手,几公里外的天空都能发现地面移动动物的敏锐视觉,让喜欢白天活动的眼镜王蛇无处躲藏,而全身厚重的羽毛以及腿部的角质化鳞片让眼镜王蛇的毒牙没有了用武之地。

它尖锐的喙能将蛇头啄开,最后将毒蛇变成“辣条”吃掉,在与眼镜王蛇的搏斗中,它通常会用多次俯冲消耗,等到眼镜王蛇体力消耗的差不多,再趁其不备用尖利的鹰爪将其抓起来或者是用爪子将其按在地上,不断的用喙啄击。

不过,苍鹰捕杀的眼镜王蛇通常是2米以下的个体,太大的苍鹰能抓住也无法带着它飞起来,所以苍鹰也算是眼镜王蛇的天敌之一,尤其是在控制亚成年蛇的数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种:蛇獴。如果说平头哥蜜獾是非洲毒蛇的克星的话,那么亚洲毒蛇的克星无疑就是蛇獴了,蛇獴并不是一种动物,而是獴科下主要以毒蛇为主的三种动物的统称,它们是埃及獴、红颊獴和灰獴。

不过,在这三种蛇獴中,毒蛇占比最大的是灰獴,所以通常说到蛇獴就是指灰獴,而且灰獴与眼镜王蛇在印度有着非常大的栖息地重合,所以,它们的较量是最多的。

在灰獴眼中,几乎所有的毒蛇都是辣条(原生环境内的毒蛇),眼镜蛇在它面前通常撑不过5分钟就被捕杀吃掉,而眼镜王蛇虽然强悍一些,但是在灰獴的手下最多也就能撑不到20分钟。

灰獴之所以如此强悍,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有着一定的免疫蛇毒能力,尤其是对神经毒素的毒蛇,几乎咬中没有什么中毒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灵活性超强,在它们眼中,快如闪电的眼镜王蛇攻击只是慢动作,所以眼镜王蛇很难咬到它。

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灰獴有着极强的耐心和耐力,它们可以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战斗状态持续1个小时之久,而眼镜王蛇虽然凶猛,但是作为一种冷血动物,它们的攻击每一次都会大量消耗体力,而且灰獴与眼镜王蛇的较量往往在烈日下,眼镜王蛇的散热能力又比较差,所以只要大战10分钟后,眼镜王蛇的体力就会出现严重的下滑,最终成为灰獴的“大辣条”。

当然,灰獴捕杀的眼镜王蛇通常体长不会超过3米,毕竟太大的危险性也高,而且灰獴一次性也吃不完。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真正成年的眼镜王蛇是没有天敌的,但它的亚成年个体或者体型相对小一些的成年个体是有天敌的,最常见的就是苍鹰和蛇獴。

眼镜王蛇天敌较少,为何没有泛滥成灾?

上面说到的两种动物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约束眼镜王蛇的数量,但是约束也比较有限,因为眼镜王蛇都不是它们的主要猎物。而且眼镜王蛇是一种繁殖能力超强的蛇类,它们每次可以产下20-40枚卵,最多可达51枚,这些卵都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巢内大约在2-2.5个月后孵化,期间雌性眼镜王蛇会一直守护着这些卵,这使得眼镜王蛇的后代成活率是比较高的。

除此之外,眼镜王蛇在孵化后,体长可达半米,而且此时它们都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毒性,所以,按理说,它们即使不泛滥成灾,也不至于成为易危动物,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其实都是拜人所赐,作为眼镜王蛇的主要分布地印度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是眼镜王蛇的噩梦,因为这里的人不但会去野外肆意的捕捉眼镜王蛇用来表演,还会捕杀眼镜王蛇用来食用、卖皮、收集毒液等等。

而在穿着一些防蛇装备的人眼中,想要抓眼镜王蛇甚至比蛇獴更加轻松,就这样,仅仅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印度、东南亚等地的眼镜王蛇数量就下降了至少20%。再加上,眼镜王蛇主要以其他蛇类为食,而其他蛇类也是人们捕杀的对象,食物的减少也对眼镜王蛇的数量起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总结

眼镜王蛇并非没有天敌,在野生环境下,蛇獴、苍鹰就能捕杀它们,但是从整体上看,眼镜王蛇最大的天敌还是人类,虽然人类没有抗毒能力,也没有像蛇獴那样灵活的身体,但是一个聪明的大脑就足以让它们束手无策,只能沦为砧板上的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