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我们一日三餐必备的调味品,不过,盐的作用不止是让菜品变得更加的可口,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补充我们身体必须的盐分。如果一个人长期不吃盐,身体内的钠离子就得不到补充,此时就会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之一就是浑身乏力,头晕恶心了。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为什么需要补充盐分呢?人类又是什么时候发现了盐呢?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野生动物吃盐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人为何要吃盐?

俗话说“菜无盐无味”,可见盐对于我们当下来说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调味,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对盐的摄入量不同,这导致了人的口味有的重、有的轻。不过,不管是对于重口还是轻口的人来说,只要是一粒盐也不放,菜会变得难以下咽,因此,人吃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

其次,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不仅仅是人类,也是所有动物必须的一种物质,确切地说是一种电解质,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让肌体的水分保持平衡。

但是,对于全身布满了毛孔的人类来说,体内的钠离子代谢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大汗淋漓后,体内的钠离子水平较低(夏天大汗后衣服干了会形成一圈白色的印记,这其实就是体内的盐分),此时就需要补充。不然轻则电解质紊乱,重则引发健康问题。

不过,盐虽然好,但是如果过量摄入(每天大于5克,大约就是一啤酒瓶盖的量),那么人的血压就会上升,长期的过量摄入盐分,人极容易得高血压。所以大家在日常的饮食中,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

人类什么时候发现了盐?

人类吃盐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说人正式地提炼盐的话时间确实不长,如果说人摄入盐分的历史的话,那就长多了。

我们从人类盐分摄入的变化史来找一下答案。人类最早的直系祖先是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从目前的研究看,南方古猿是一种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的动物,它们主要吃植物的果实和根茎,偶尔会吃一些其他野兽吃剩的肉。

此时的南方古猿其实已经需要盐分了,只不过,当时它们的体毛没有退化,汗腺也不发达,体内的盐分代谢较慢,所以它们需求的盐分也比较的少,仅仅是通过偶尔捡食一些肉(生肉包括一些血液中都含有钠)就足够了。

随着不断的演化,毛发的逐渐消失,再加上人类祖先靠耐力躲避食肉动物和捕食食草动物,此时人类的盐分代谢开始加快。同时,人类的肉食占比越来越高,这样茹毛饮血的祖先们依然能从肉和血液中得到盐分。

到了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了农业种植,此时,人类的饮食结构开始调整了,肉食比例减少、淀粉类食物增多,与此同时,由于农业劳动属于重体力活,人体内的盐分代谢更快。

但是,饮食比例的调整以及生肉到熟肉的变化,让人摄入不到足够的盐分来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了。于是在农业时代来临时(大约距今约7800年前),人们发现了盐池湖,并且拥有了从盐池湖蒸发得到盐分的能力(根据考古发现,距今约8000-7800年前的运城盐池湖已经有了人类提取盐分的活动)

随着盐的被提取和广泛的推广,盐逐渐地成为了人们必备的调味品,尤其是在近代,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勤劳的劳动人民曾经靠着大盐腌出来的咸菜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高盐的需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不过,到了现代,人们的盐分比例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力劳动的减少在逐渐地降低。

因此,人类正式开始吃盐(提取盐)大约在距今约7800年前,但是人类从出现开始就已经从食物中获取盐分了,而且随着饮食结构、生活结构的调整,先后经历了“少盐、多盐、更多盐到逐渐少盐”的一个过程。

野生动物也需要盐

上面我们说过动物需要盐主要是其中的钠离子是动物肌体必须的金属离子,所以,野生动物也是需要盐的,只不过,除了养殖的动物外,野生动物“吃盐”我们都是不可见的。

首先食肉动物依然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它们猎物血液中的盐分已经足够维持它们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其次是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吃树叶和各种植物,这些食物中含有的盐分是非常少的。但是,食草动物们的毛孔很少,再加上很少会剧烈运动,所以盐分的代谢本身就要慢很多。而且食草动物在野生环境下也能发现盐碱地、盐矿等,在体内缺少盐分时,就能去狂舔一顿补充盐分了。

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盐,只不过,需要的多寡与动物本能的食性、盐分代谢速率、习性等因素有关。如果单纯地说发现并提炼了盐,人类只有短短的七八千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人类是完成了从单纯的从食物获取盐分到主动提取盐分单独补充的过程。

而野生动物在食性、习性、盐分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不大,所以它们大部分的盐分是从食物中获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