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姬见到自己的三个兄弟突然秘密从京城洛阳回来,知道必定是父亲在朝中出了事!

李文姬伤心地悲叹道:“看来我们李家是难逃此大难了。自从祖父李弇以来,我们李家也积了不少德,为什么到头来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果然不出所料,太尉李固因为得罪权贵梁冀被罢官。

这是东汉末年上演的因为皇亲国戚把持朝政,而造成的一出人间悲喜剧。

外戚当政的汉朝末年

公元145年正月,年幼汉冲帝在玉堂前殿驾崩。

当时扬州、徐州正遭遇盗贼祸乱,天下饥困,民不聊生,梁太后打算等受征召的王侯全部到京后,再对外发布冲帝驾崩的消息。

太后的担心不无道理,多事之秋必以循序渐进、秘密处之。

然而,深谙历史的太尉李固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皇上虽然年龄幼小,但他毕竟是天下的君王。

今天他去世了,百姓都为他感到悲痛,哪里有做臣子的共同隐瞒君父去世消息的道理?

从前,秦始皇死后出现了沙丘之谋(指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等封锁消息,篡改圣旨立二世为帝),以及最近的迎立北乡侯的事情,都是因为秘不发丧造成的,这是最忌讳的事,千万不要这样做!”

梁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当天晚上就给汉冲帝发了丧。

别以为这样,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历史不会因你的好意而按照你的意愿为走向。

当时,冲帝没有儿子,这种现象在汉末走马灯似的换人中,尤其明显,很多皇帝少亡,而且都没有儿子。

做皇帝的最佳人选有两个,一个是清河王刘蒜和渤海孝王的儿子刘缵。

面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两个人接到诏命后立即赶到洛阳,来参加皇帝职位的竞选。

清河王刘蒜严谨庄重,年龄又长,大臣们都倾向他做皇上。

可大将军梁冀不这么想,皇上庄重严谨,又有能力哪里还有我什么事……

太尉李固劝梁冀说:“现在确定皇位,应该选择年长的、德高望重且能够亲自处理朝廷政事、比较贤能的人。

我希望大将军能够仔细考虑国家大计,体察当初周勃之所以选立文帝、霍光之所以选立宣帝的道理,不要重蹈邓氏家族和阎氏家族选立幼主的覆辙!”

李固你想得太简单了,这不是让梁冀难堪吗!

梁冀与梁太后在宫中决策后,还是立了年仅8岁的刘缵为皇位继承人。

刘缵做了皇帝,即汉质帝。

刘缵虽然年幼,但很聪明,他知道梁冀把持朝政,飞扬跋扈,在一次早朝时称梁冀为“跋扈将军”。

这让梁冀心里很不舒服,想:要是你小皇帝长大,还有我什么好果子吃吗!

一天,梁冀让皇帝身边的侍从把毒药放在汤饼里给质帝吃。

质帝吃后药性发作,给在身边的李固要水喝,但被梁冀阻止。

质帝毒发身亡。

李固扑倒在质帝的尸体上痛哭,并追究照顾质帝的太医。

梁冀怕李固会泄露自己下毒谋害质的阴谋,就想方设法要除掉李固。

作为太尉,李固忠心可嘉,但明显智慧不足,西汉初期吕雉作乱时,右丞相王陵曾经埋怨陈平放纵吕氏家族祸乱朝纲,对吕氏封王听之任之。

陈平说:安刘氏天下的必定是我陈平。

经过韬光养晦,果然,陈平在吕雉死后和周勃联合诛灭了吕氏一族。

目前,李固就明显缺乏这种隐晦以待时机的智谋。

后来,梁冀劝梁太后免去了李固的太尉之职。

此时,李固明显觉察出了危险,知道自己大祸临头了。

惊慌失措的李固显然走错了棋。历史上君子不与小人斗巧、斗狠,应该斗智。

既然已经走了败招,只好采取最小的损失来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子孙。

“李氏孤儿”告诉我们要学隐忍的智慧

李固知道以梁冀的个性不会满足于仅仅报复自己,这场祸事一定会波及到自己的子孙,梁冀肯定要斩草除根的。

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李固事先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李基、李兹、李燮都送回故乡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当时李燮还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他的姐姐李文姬嫁给了同郡的司隶赵伯英。

李文姬见自己的三个兄弟突然一起回来,就知道父亲出事了。

李文姬便与两个哥哥商量对策,最后一致决定:为了保存李家后代,事先将三弟李燮藏起来,然后放出风说李燮已经回京城洛阳了。

当时没有人怀疑他们的话,都信以为真。

不久,朝廷来人逮捕带走了李基、李兹,后来两人和父亲一道死在监狱里。

李文姬把弟弟李燮托付给了父亲李固的学生王成,拜托他说:“您为我的父亲主持公道,坚持正义,有古人的气节。

如今,我把李家唯一幸存的孤儿托付给您。李家是存是灭,就在于您了!”

王成于是带着李燮沿着长江东下,一路奔逃,直接进入徐州。

为了掩人耳目,李燮改名换姓,在一家酒店做了佣工,而王成则在街市上摆起了卦摊给人占卜算命。

他们两人假装不认识,只是暗地里互相往来。

就这样,两人上演了汉末版的“赵氏孤儿”,不对!应该称之为“李氏孤儿”。以待时机,还李家以公正。

一晃几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子已出落得俊秀挺拔,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李燮就去拜王成为师,一边在酒店打工,一边温习经典学说。

酒店老板非常惊讶,认为李燮不是普通人,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

有些人就是自带流量,有强大的家族基因在血液根脉里流淌,注定非同凡响。

159年8月,大将军梁冀被桓帝诛杀。

160年正月,大赦天下,朝廷征召李固的后人。

李燮这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岳父。

这也是古人的守身之道,要是我们遇见了这样的事,会不会对妻子、岳父守口如瓶?很难说!

祸从口出,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因为自己的那张嘴惹祸上身。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当初的质帝虽然聪明若不是乱给梁冀起外号,何至于被毒杀呢!

这都是管不住自己那张嘴而引起的祸患!

岳父虽然感觉女婿不是一般人,但没想到竟是太尉李固之子,于是准备好车辆财物送给李燮,而李燮推辞不受。

看来什么朝代也是无商不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吗!

李燮返回家乡,为父亲兄长服丧。

姐姐见到弟弟李燮,悲伤激动,周围的人也无不感动落泪。

李文姬劝诫李燮说:“父亲正直,是大汉的忠臣,遭遇朝廷倾乱,梁冀专权,让我家门遭此不幸,险些绝后。

如今弟弟你幸运地活了下来,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但是你以后要与外人断绝往来,不要去说梁家的坏话,若提及梁家则会牵连到皇帝,祸殃恐怕又会降临。

我们只有把过错和责任都揽到自己的头上,才能躲过这场灾难。”

多么智慧的女性!看事透彻而有智慧,处事合理深有见地。

李燮恭敬地听从了姐姐的建议。

原来,质帝驾崩后,李固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及大鸿胪杜乔都建议立清河王刘缵为帝。

但梁冀想立蠡吾侯刘志为帝,众人不同意,梁冀愤愤不乐,可又没别的理由改变众人的主意。

中常侍曹腾因为之前拜访刘缵时,刘缵没有向他施礼而憎恨他,听说此事后,便连夜到梁冀那里商量立刘志为帝的计谋,使梁冀坚定立刘志为帝。

细节决定成败,刘缵又一次因为自己不重视小节,而与皇帝错失交臂。

可惜!

而李固也因为反对刘志任帝,被后来的汉桓帝刘志所忌恨。最后死在狱中。

因此,李文姬才这样嘱咐弟弟不要攀咬梁冀,避免揭露当初父亲曾经坚决反对立刘志为帝的事情。

可见李文姬考虑问题全面而圆满。

灵帝即位后李燮被提拔为河南尹。

这个“李氏孤儿”实现了人生逆袭。

而他的救命恩人王成去世后,李燮以礼安葬了他,每到祭祀的日子都会为王成设上宾之位进行祭拜。

当时人们都称赞李氏家门忠义正直。

然而,笔者认为,李燮的姐姐李文姬是更应该值得称赞,她是保留自己娘家人和门风的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