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邦并没有无故迫害功臣,相反,他曾对他们表现出关爱与尊重。然而,这种关爱最终导致了他去世后15年,他的嫡孙们全部被托孤的大臣杀害。

要理解刘邦与功臣的关系,我们首先需要澄清一些误解。刘邦并没有直接杀害韩信、彭越和英布等功臣。韩信之死是由吕后和萧何所为,而刘邦只是默许了这一行动。彭越也不是被刘邦所杀,他最初因病拒绝了刘邦的邀请参加战争,后来吕后的阴谋导致了他的被害。至于英布,他是因谋反而被刘邦平定。臧荼、陈豨等也因谋反行为被杀害,这些人的死与刘邦的决策无关。

刘邦去世后,权力交给了吕雉和刘盈,即汉惠帝。然而,刘盈在位期间不久便去世了,他在位七年后驾崩。汉惠帝生前与多位嫔妃有了六个儿子,其中刘恭是张嫣的儿子,但实际上他的生母是另一位嫔妃。为了确保刘恭登基,吕后杀害了刘恭的生母,并让张嫣抚养他长大。

然而,吕后对刘恭的偏爱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刘邦在世时与大臣们订下了白马盟约,规定非刘姓不能为王,非功臣不能为侯。因此,他们担心刘恭继位后会违反这一盟约。

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吕后放弃了让刘恭继位的计划。随后,吕后开始试探大臣们对立吕姓王位的态度。其中,王陵对此提出异议,坚持认为非刘姓不宜为王,非功臣不能为侯。然而,陈平和周勃等大臣则表示可以接受吕姓为王。这一事件后来导致王陵被罢官,而陈平取代了他的职位。

吕后去世后,大臣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他们担心刘襄等刘邦的孙子对吕氏家族进行报复。为了消除后患,大臣们集体屠杀了吕氏一族,包括刘恭和其他刘邦的嫡孙们。这次屠杀后,刘邦的嫡孙们全部离世。

大臣们在屠杀完毕后,面临着一个问题:谁来继承皇位?他们一致推举刘恒登基。然而,他们本以为刘恒是温顺的软弱之人,但事实证明他只是表面上的柔弱,实际上机智过人。刘恒以刘盈的名义开展文景之治,成为了杰出的统治者。

刘邦并非无缘无故地杀害功臣,他是想要保护江山社稷、维护刘家家业。然而,他的关爱却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如果刘邦当时选择杀害所有功臣,可能他的嫡孙们就不会受到这样的悲惨结局。但如果那样做,他也将被贴上忘恩负义的昏君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