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言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百年风云,历代英雄辈出。各个朝代都有那些令人敬仰的名将,因为时势的造就,他们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力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将领,如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骠骑将军霍去病、"飞将军"李广,以及"游击战始祖"彭越等等。然而,除了这些蜚声中外的名将,西汉时期还有一位将领,他的一生只参与了一仗战斗,但却留下了无法复制的传奇,他就是陈汤。

一、从贫穷之家到长安闯荡

陈汤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自幼酷爱学习,不仅能够识字,还能写出令人称赞的文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学识也不断进步,他的文章被人传颂,这使得陈汤产生了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官员。然而,汉代的官员选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通过举荐孝廉制度来选拔的。这对于像陈汤这样生活贫困的人来说,并不友好。地方州郡的举荐官认为陈汤一家人廉价丧气,不务正业。此外,陈汤在当地并没有建立起声誉,因此他的举荐官拒绝了他的官职申请。

陈汤明白,如果他一直呆在当地,几乎没有机会出人头地。于是,他毅然告别了父母,独自前往长安。在他看来,长安是权贵云集之地,一定有人会赏识他的才华。正如古语所言,黄金遍地都能发光。

初次踏入长安,陈汤在太官献食丞一职上找到了一份小官职。虽然这个职务并不掌握实权,只需要负责御膳房的采购,但它为陈汤提供了结识权贵的机会。富平侯张勃对陈汤的才华印象深刻,他认为陈汤在御膳房的职位是明珠被尘埋,于是向皇帝推荐了他,尽管还没有正式的任命文书下来,陈汤却在这个时候收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为了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陈汤选择隐瞒了父亲去世的消息。然而,事情最终被人揭露,汉元帝听说后大怒,将陈汤免职并下狱。甘延寿,那位曾经推荐他的大臣,也因此被牵连入狱。

二、出狱后的陈汤自荐出使西域

尽管被关押,但陈汤并没有放弃。他仔细分析了局势,认为虽然朝堂安定,但边境却不断受到匈奴的威胁,因此他决定出狱后离开长安,去寻求更广阔的机会。陈汤出狱后,得到了一位朝中大臣的举荐,虽然这让他成为了皇帝的近侍,但这个职位竞争激烈,机会并不多。

当时,匈奴部落多由郅支单于掌控,而郅支单于常常不守信义,经常派兵侵犯周边小国,对待汉朝的使臣也傲慢无礼。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局面,汉元帝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派遣使臣前往匈奴谈判。这个任务被看作是"烫手山芋",使臣们相互推诿不愿前去,但陈汤却主动自荐。

陈汤的自荐并不是无条件的,他明白这是一个危险的任务,但如果成功,将对他的官场生涯带来巨大的助力。于是,他执意要求前往西域。

一到西域,陈汤才发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西域各国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时感到非常害怕,这种畏惧让他们不敢抵抗匈奴的侵略。甚至在汉朝与西域国家达成同盟后,面对凶猛的匈奴骑兵,这一同盟也会自行瓦解。陈汤开始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团结汉朝的盟友,共同对抗匈奴。

三、陈汤提出了与朝中派兵结合,共同围剿匈奴的计划

得到了甘延寿的支持。然而,在决策上,甘延寿主张等待朝廷下令出兵,而陈汤认为战场上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宜拖延。在两人的分歧中,陈汤决定采取行动,他冒险假传汉元帝的圣旨,秘密联络了乌孙、大宛等附属国,将军队集结在一起。

甘延寿生病期间,陈汤趁机采取行动,集结了四万大军,制定了详细的包围计划。陈汤和甘延寿分别领兵,南北两路包抄康居国,最终合流,然后联合进攻郅支单于的大本营。

郅支单于不以汉军为重,派出一百多名骑兵来袭击汉军营帐,但陈汤迅速发起反击,击退了敌人。此后的几次战斗中,陈汤善用兵法,汉军表现出色,最终攻破了郅支单于的城池。郅支单于在城破后试图逃跑,但陈汤设下埋伏,成功抓获了他,最终斩杀了郅支单于。

四、匈奴元气大伤,丝绸之路繁荣

这场胜利的影响深远,不仅仅因为陈汤的英勇,更因为这场胜利改变了丝绸之路的命运,使之繁荣兴盛。这次胜利也带来了长达三百年的边疆安宁。

陈汤留下了一句传世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场胜利不仅弘扬了汉朝的威名,也让中国的文化自信在古代就已经扎根。陈汤的贡献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他的一生故事令人肃然起敬。